软路由R71S-N6000CPU开箱 (NAS,家用小主机,软路由,N6000,英睿达DDR4内存,致钛TiPlus5000 1T)
为什么选择N6000 & R71S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低功耗CPU的小主机捡垃圾文章
大概了解到,低功耗的CPU只有N系列和J系列两个可选的CPU. (当然还有人提到的atom架构的z系列. 功耗2.x w ,不过比较老. 我并不是十足的垃圾佬.还是想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来承载的的技术文章) 而最新最强的N系列N6000; 它的TDP 是6w,甚至比我的N3540还要低. 在等了很久以后, 中间看到过其它的一些小主机.比如
- 微星的Cubi系列. 这个也是采用的N6000的U.不过各种配置都很阉割.
- morefine的 小主机. 就是那款堪比手机大小的口袋机,也是采用的是N6000的CPU. 据说发热很厉害. (体积小,风扇小.) 由于不是被动散热. 当时也就没有考虑入手. (这个也是我的一个执念,当初一味的追求低功耗和被动散热了) 当然,价格也是一回事情. 小一千元的准系统价格,也有点肉痛.
这些机器都有这那或者那样的问题,最终都没有入我的支持范围. 直到去年年底的时候,老白测试了一款 N6000的CPU的软路由, 当时还是说给的鸡血的BIOS. 各方面的测试性能以及表现都让我很是动心. 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待机的功耗在10w上下. 不知道为什么都是这么大的功耗,还不如老旧的低功耗的U.比如我的 N3540
的机器待机也才8w左右. (系统为WIN10). 这个也是我一直没有下手的原因.
后来, 厂家据说放出了没有打鸡血的BIOS. 那样功耗上可能会有降低. 加之PDD各种放券诱惑, 终于最后还是被PDD转化.
开箱
R71S开箱
快递给到的盒子是有一层外包装. 里面才是机器本体
拿出机器盒子如下:
有一个一次性的封贴. 这个还算好拆. 而且是一次性的,拆开就没有粘性了.
打开内层包装盒,可以看到机器, 机器用静电塑料袋子装着, 有一种自己打样的PCB板&开发板到货的一种错觉.
整体的做工,在第一次打开时看着有一点被惊艳到, 由于是刷的黑色的PCB. 有一种工业美感.
分别再看一下正面和背面:
整体的做工看起来都不错. 下面是我下单配置的电源. (12V / 2.5A = 30W) , 大井的,之前没有见过这个牌子. 不知道质量怎么样. 不过看丝印的汉字的质量感觉还可以. 这是一个国货. 支持一下.
最后给出一张上电的图, 这个上电并不能点电. 三声报警后就完事了. 因为刚拿到机器时并没有内存与硬盘,无法亮机. 得等到最后凑齐硬件才能装机.
硬盘
硬盘,是我选择的重点. 因为我的主要目的不是做软路由,而是一个家用服务器. 因此存储上会多考虑一些. 服务器的硬盘的数据安全与使用寿命是考虑的重中之重. 之前的N3540那款机器的硬盘就是一个折中之选. msata的选择不多,并且整体也想控制一下成本. 所以选的硬盘的成本非常的低. 大概200不到的512G的硬盘. 整体的TBW好像是160TBW. 相对比较低. 由于我本身的数据写入其实不多, 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简单选择后,最终锁定了国产之光. 致钛TiPlus 1T版本京东链接.简
单说一下原因,我选择实际并不是特别追求速度. 因为这个服务器稳定最重要. 我也用不了那么多的速度. 大体选择思路如下:
- 价格不能太贵. 因为我不是一个特别注意写速度的地方. 作为服务器的硬盘稳定最重要. 像三星的各种离谱的价格就直接pass了.
- 速度不是第一考量, 由于这个软路由(已经上了软路由的贼船,我已经不能称之为小主机了)的PCI速率只有X2. 因此再好的PCI gen3的SSD,我这也跑不满. 另外速度越快, 发热也越多. 我是一个中庸的人, 不追求极限速度. 因此实际任意一个nvme的硬盘都能满足我的速度需求.
- 不能发热太大. 越小越好. 这块来说, 似乎致钛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 另外在做功课时, 发现大家对闪迪的发热比较粉. 因此大家比较喜欢用西数的SSD. 这块经历过西数同代换颗粒的黑料后,没有太大的好感. 因此没有过多去做这个方面的功课. 另外就是大家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其发热. 在网上找相应的资料的时候,实际对于发热相关的资料并不多.
- TBW: 这是一个最核心的因此, 我最在意的就是硬盘的保修和实际的写入量, 如果TBW过低,意味着硬盘的质量实际是不过关的. 只是平时大家都没有太大的写入需求才让这个问题表现得不是那么严重. 正是因为此, 目前才有了那些被称为大号U盘的固态硬盘. 这个1T版本的tbw达到了600. 我之前那款硬盘msata的tbw才180,折合擦写次数才360. 其它的如铠侠的SSD基本也才480TBW. 因此, 这一款硬盘的TBW数已经非常高了.
- 质保: 这款盘的质保是5年. 比我之前的msata的质保3年要长两年. 这个也是非常打动我的地方.
当然, 上面还有一点我没有说,那就是可以顺便支持国产. 这个长江存储的发展很曲折. 目前能让我们用上国产的SSD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能支持一波是一波. (当然质量过硬是前提) , 下面是我的开箱的一些图片.
整体包装 - 致钛TiPlus5000 1T版本
包装侧面 - 致钛TiPlus5000 1T版本
附送的散热贴. PDD买的, 小玩意比较多. 咨询了卖家, 这个散热马甲也不是必须的. 实际发热可能不大.
散热马甲套装清单
我们打开包装看看: 致钛厂家也附送了螺丝. 不过我这没有用到.
我们把SSD单独拿出来看看:
再看一下反面. 黑色印刷看着就有一种高级的工业感.
内存
CPU N6000的官方的说明只支持到16G的内存. 但是实际小主机能做到64G. 不知道原来官方(Intel)的物料资料是错误还是因为有哪些限制, 反正实际是没有这个限制. 这个很迷. 大家在买机器的时候一定要咨询
之前的小主机 U820使用的是镁光的颗粒. 然后之前的macbookpro 2015
的内存颗粒也是镁光的. 因此对它家的内存比较有好感,这次也是配置的是镁光颗粒的. 英睿达3200GHZ. DDR4. 16G
x 2
再打开给一个特写:
正面:
反面:
装机
之前刚买的时候只买了一个准系统.并没有同时买硬盘与内存. 后面才慢慢攒够了硬件才能装机. 后面为了一步能到位选的东西都选的不错的. 硬盘400+ , 内存400+ , 整体比准系统还在贵一点. 呃, 好像哪有什么地方不对.
装内存
这个机器的内存插槽好像做得不是很合理. 装内存的时候不是很好卡.
下图是整体装好内存的样子, 装的时候需要小心一点.内存上有一些小电阻什么的. 而这个卡槽不像笔记本里面的卡槽直接插入然后往下摁就可以了. 这个需要两只手配合慢慢的装入.
BIOS电池: 上图中的BIOS电池不是很合理, 外面的电池壳实际是硬的, 特别容易划手. 如果没注意还容易被扎到.
装硬盘
第一次装的时候忘记装马甲了, 装上去后,又拆下来装了下马甲. 不过咨询了卖家,这个硬盘实际的发热还可以. 也不一定要装.
忘记拆螺丝了, 装上去发现还需要重新装螺丝.小主机本身已经提供了一个螺丝, 这个在图中在机器上.
装好的样子, 不过似乎忘记装马甲了, 需要拆下来再重新装.
再看一下马甲的清单:
下面是装好马甲的样子:
马路需要用橡胶绑起来的, 在b站看大家分享的视频说这个绑的不结实,非常容易老化. 先不管了,后面用着再看看.
合上盖子
又被商家给忽悠了, 这个是一个开了孔的盖子, 这个实际是装8010的风扇的. 这个有两种后盖,一种是闷罐. 比如我之前的N3540的机器. 但是实际也还好. 外壳不会热. 同时里面也不会进灰. 作为一个工控机来说, 本来工作环境就比较恶劣.但是你在后面给开一个后盖这是什么操作. 总感觉有些四不像了.
上电
用之前的小主机的显示器和键盘进行试机.
上电之后只有这样子,没有系统. 这个是 UEFI的交互SHELL. 输入任何东西都没有应.后面再装系统再看吧.
U盘启动Ubuntu20.04
由于还没有想好系统安装的方案. 双系统 or 虚拟机( ESXI / PVE ) 还是直接装一个Ubuntu完事. 实际我也没有什么软路由的需求. 虚拟机的可玩性实际我也没有太大的需求.不太想去折腾. (如果有时间的话, 可以折腾).
BIOS信息
这里简单看一下BIO的基本信息:
CPU信息:
CPU电压与温度:
固态硬盘信息:
芯片组与内存:
内存频率实际支持到2933Mhz , 时序为 21-21-21-47
电源管理:
默认的性能模式是: Turbo Performance , 剩下的还有两种:
- 极限性能.
- 最大电池. (这个模式可能会省电一些,不知道会怎样)
功耗&散热
这个是我最关心和不满意的地方.首先说是BIOS中待机时, 实际功耗是20W上下. 这个应该是有个功耗墙. 启动的时候挺耗电的. 这个时候的机壳特别的烫. 摸着温度感觉特别不好. 感觉是一个火炉子.
实际在Ubuntu的待机模式下(U盘启动)功耗是8-10w左右. 这个没有仔细测试. 大概看了一下. 如果是这个的话还相对可以接受. 不过不理解的为什么这个功耗还是这么高. 明明是一个TDP6W的CPU, 待机都10W.
总结
整体机器的做功比较满意, 有厚重的工业感. 黑色PCB的质量看起来也非常不错. 外壳这个是厚款,看起来也非常的厚. 鳍片散热看起来还是很厚重的. 这个给好的印象分. 不太好的就是这个散热模式非常不能接受. 特别的烫. 可能我的第一时间的感受是由于在BIOS的模式下进行感受的. 这个后来用功率测试器测试是在20W的模式下测试出来的. 相对就是在一直满载时的功耗. 这个体感是真的特别的烫. 完全不能相信在这样的机壳里面的SSD能安静的安心工作. 如果你是用于做软路由. 那实际就是没有数据存储需求时,可以考虑使用软路由. 如果是数据存储,或者是家用小主机. 这个需要重新考虑这个散热方案. 目前我已经重新预订了一个8010的小风扇. 不过比较搞笑的是, 这个被动散热方案没有加CPU风扇余地. 只有一个背面的外壳的加风扇的方案.而这个风扇. 只能作为SSD 的一些主动散热的改善. 而且这个地方如果要加SSD,或者是SATA硬盘. 这个风扇又没有地方放了.
最不合理的就在这. 我们实际并没有把盒子做这么小的需求. 厂家为了把盒子做到巴掌大. 实际要扩展的时候, 这不行,那也不行. 比如零刻的相关主机也是. 做大一点好扩展,散热也好. 非得挤到一起. 最后什么都不好用.
2023年02月20日更新:
这款小主机的风扇不是标准的4PIN的风扇接口. 而是1.25mm间距的小口.标准的CPU风扇好像还找不到这样的接口. 大家注意不要买标准的.
买这个.
不要买这个.
以下是主板的说明,但是也说得模棱两可的. 让人看了不知道怎么好.
mx1.25的
找到节能bios吗?
物理群辉装不了,识别不了m2.只能esxi+群辉。
不知道怎么装物理群辉
最早的intel官方文档的确说是最大16g. 不过目前系统能识别肯定能用到. 我也一直有这个疑问.不过无法查证. 这个可能需要硬件与电路知识. 但是这些东西公开的很少.
这个32g内存是无效的吧,用不到吧,只能用到16g吧,我的8550u装了16+32(i官网32),win11上感觉有16g永远用不到......(字面意思,内存管理器里面那一块一直在可用里面) 这个具体能找文档吗?....
固态硬盘不识别,怎么设置
我是装在里面的. 就是不想在外面不安全. 看起来也怪. 所以才找的这个小风扇. 另外30W如果是普通使用场景应该是可以的. 如果是CPU+GPU又满载的话可能不够用. 不过一般没有这种场景.
好的谢谢,我也去买一个,请问下你的风扇是安装在里面的吗?
还有12V2.5A 30W的电源够用吗?需要换12V5A的电源吗
不要买B3, 用1.25mm. 看第一个截图.
风扇到底买哪个?B3吗?